当前位置:首页 > 期权

场外期权新动态!私募商品类场外期权禁令解除 个股类仍在“冷冻期”

2018-07-18 16:13:45 8152

券商中国记者从多家期货公司现货子公司获悉,商品类场外期权自今日(7月18日)起将恢复私募主体及私募产品开户,但个股类场外期权对私募仍暂停开户。

时隔三个月,私募参与商品类场外期权“禁令”终于解除了。

券商中国记者从多家期货公司现货子公司获悉,商品类场外期权自今日(7月18日)起将恢复私募主体及私募产品开户,但个股类场外期权对私募仍暂停开户。

此前,证券业协会创新部通知券商,自2018年4月11日起暂停券商与私募开展场外期权业务,券商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业务到期自动终止,不得续期;随后,多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收到监管部门窗口指导,暂停与私募的商品类场外衍生品业务,也就是涉及私募的商品类和股票类场外衍生品业务被一刀切全部暂停。

场外期权监管风暴的刮起,跟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不无关系。自去年以来,场外衍生品市场迎来一轮快速发展,2017年的结构性牛市行情更是使得私募基金场外个股期权需求大增,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不少问题,尤其是投资者适当性的监管问题。

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表示,商品类期权恢复对私募开户,说明监管在与时俱进,不再一刀切,政策把控的精准度明显提高;其次,期货和期权等相关衍生品业务的发展也主要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所以建议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也可以考虑放开场外衍生品业务。这既可以发挥期货公司在资管方面专长,同时也能帮助实体企业。

私募商品类场外期权恢复开户

券商中国记者从多家期货公司现货子公司获悉,商品类场外期权自2018年7月18日起将恢复私募主体及私募产品开户,但个股类场外期权对私募仍暂停开户。

“消息是准确的,我们下午也接到了中期协的电话,要求权益类期权要按照证监会对券商的管理办法,严格按照适当性管理制度,门槛很高。对商品类期权允许私募开户。”某大型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券商中国记者证实了该消息。

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表示,商品类期权恢复对私募开户,说明监管在与时俱进,不再一刀切,政策把控的精准度明显提高;其次,期货和期权等相关衍生品业务的发展也主要是为了服务实体经济,所以他建议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也可以考虑放开场外衍生品业务。这既可以发挥期货公司在资管方面专长,同时也能帮助实体企业。

  “期权市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参与,原先的场外产品大多以个股类期权为主体,而商品期权,例如玉米、豆粕等场外期权始终不够活跃、流动性较差,如果恢复私募开户,私募作为专业投资者参与进来,将有利于提升商品期权的活跃度,为期权的稳健发展做准备。同时,也给私募基金增加投资机会,使私募有更多的金融工具可用,增加收益的稳定性。” 南方一家大型期货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券商中国记者上周走访一家深圳私募时,其相关负责人还在抱怨,场外衍生品没法开户,他的很多策略没法有效操作。

“个股期权仍暂停私募开户,说明监管对金融期权的要求仍然严格。由于个股期权的通道很难发现,容易出风险,与商品不同的是,股票市场没有做空机制,所以从监管角度来看,估计短期内不会有变化,依然维持严格态势。”上述期货公司负责人表示。

场外期权快速发展,监管连续出手

自去年以来,场外衍生品业务在国内快速发展,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的相关业务也迎来井喷,2017年结构性牛市行情更是使得私募基金场外个股期权需求大增。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不少问题,尤其是投资者适当性的监管问题。

今年4月初,证券业协会创新部通知券商,自2018年4月11日起暂停券商与私募开展场外期权业务,券商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业务到期自动终止,不得续期。

4月12日,证监会通过官网发布了对于场外个股期权的风险警示。警示文章主要针对的是没有正规金融业务资质,却向客户提供场外个股期权交易服务的平台,证监会表示,这些平台往往使用“高杠杆”、“亏损有限而盈利无限”、“亏损无需补仓”等误导性宣传术语,片面强调甚至夸大个股期权的收益,弱化甚至不提示个股期权风险。投资者通过这些平台参与场外个股期权交易,存在较大的风险。

继券商暂停与私募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后,4月16日多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收到监管部门窗口指导,暂停与私募的商品类场外衍生品业务,也就是涉及私募的商品类和股票类场外衍生品业务被一刀切全部暂停,场外期权的监管风暴正式刮起。

5月31日,场外期权新规正式出台,不设过渡期,5月底正式执行。强化场外期权业务自律管理,证券公司将分为一级交易商和二级交易商,并明确未能成为交易商的证券公司不得与客户开展场外期权业务,并于5月28日起正式执行。

从监管层收紧券商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期权业务来看,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私募基金存在分拆份额的违规情况,涉及到“投资者适当性”的监管问题。根据场外期权规则,仅允许机构参与;但由于杠杠倍数高,可进行对冲风险,不少私募为吸引个人投资者,采用“出借通道”方式绕开监管层关于个股期权的要求,降低了参与门槛。

一直以来,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暂停商品类场外期权,只是窗口指导,但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我们公司很久不能开展业务了。”一家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键词: 期权返佣

上一篇: 20年来奇准的A股规律 倒计时开始!

下一篇: 50ETF期权运行较佳波动率交易机会频现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在线咨询 分析顾问 微信客服
扫一扫添加微信
广告合作 Top
长按图片 添加微信公众号